每天的复习一定要避免机械的重复,而应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知识的联系和老师讲课的思路,将老师讲课内容按照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述一番。例如,学习第二章关于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时,老师要重点讲清楚自养型新陈代谢中的化能合成作用,对于这一问题的复习一要及时,二要注意与光合作用做比较,这样就避免了机械的重复,在比较时,要看到光合作用与化能合成作用的相同点都是把CO2和H2OC6H12O6,不同的是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光能,而化能合成作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周围物质氧化时所释放的化学能。通过这种比较,既复习了当天讲的化能合成作用的知识,又复习巩固了以前学习过的光合作用的知识。
通过复习,加强了记忆,然后再来做作业,可以大大提高作业的效率,作业的困难、疑问、多可迎刃而解,而且通过作业又可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学习和复习完第二章有关矿质元素吸收知识后,做一个作业:
例题为了促进根吸收矿质元素,农田中一般应采取的措施是:
A.尽量施肥; B.大量溉溉;
C.疏松土壤; D.增加光照。
答[ ]
解此题时,如果不复习就写作业,当天讲的知识内容遗忘得较多,就不容易正确解答此题。据了解,凡不复习就写作业的同学中,多数选择A项。而先复习后写作业的同学,由于复习巩固了当天的知识,对于矿质元素吸收与呼吸作用的关系理解得比较清楚,解题时就会运用这些知识,因而很多同学就会正确地选择C项。其他例子还有很多,在此不多举了。
④总结
总结是指在学习完某一章知识或某一单元知识后,对此章或此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重组,总结出该章或该单元知识的联系、知识的系统或知识的结构,以便我们能从知识的整体上把握知识,从而加深理解知识和灵活掌握知识。总结的方法一般可有如下几种:
第一,图表法。这种方法中又可以有像绿色植物新陈代谢那样的综合表;有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那样的比较表;有像绿色植物新陈代谢中四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遗传物质基础知识之间的关系那样的图解表等(这三种类型图表在后面还会有所利用)。
第二,纲要法。这种方法是在总结时,将每章或每单元中的重要知识提炼出来,用精练的词语加以表述。这样,用极少的词语可以代表很多的知识内容。例如,学习第一章中有关有丝分裂一节后,在总结时,即可把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做为知识的重要线索提炼出来,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又可以用精炼的词语表述。表述时,可把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变化,用“复制”来表述;细胞分裂期前期染色体的变化用“浓缩”来表述;其他的时间是:中期“排列”、后期“平分”、末期“复原”。这样,在总结时,提出这五个词语,共十个字,即可把有丝分裂过程的主要内容掌握好。再比如,学习第六章的有关生命起源的一节后,在总结中要抓住四个阶段中所用的四个不同的动词,即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第一阶段用的动词是“生成”,其他三个阶段用的动词分别是“形成”、“组成”、“演变”。我们即可以在总结时,用这四个动词八个字做为这一节的纲要,以便掌握好该节知识。
第三,衍射法。此法是指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以各章节或单元中的某一重要知识为核心,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并以图表的形式表达出来,以灵活理解、全面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方法。此法借用了“衍射”一词,表明了展开、延伸、放射的意思,与物理学中“衍射”的概念是不同的。前面提到的发散思维可以说是衍射法的思维基础,因此,第51页图表也可以看成是衍射法的表达形式。例如,第一章的总结,可以以“细胞”为核心,衍射出:①细胞的概念;②细胞的发现;③细胞学说的建立;④细胞的化学成分(可再行衍射);⑤细胞的分类;⑥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可再行衍射);⑦原核细胞的结构;⑧细胞的分裂(可再行衍射);⑨细胞的整体性,等等问题。这样,就把一章的知识整体总结出来了。
衍射法还适用于章节或单元之间知识的总结,即把分散在各章节中的同类型、同性质或有密切联系的知识总结出来。例如,蛋白质的知识主要分散在第一、二、四、五、六等章节中,而且这些知识间都有密切的联系,这样,就可以以“蛋白质”为核心,将与之有关的、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都联系起来,而形成一个衍射图表:
再如,有关染色体的知识主要分散在第一、三、五等章节中,我们在总结时,可以以“染色质—染色体”为核心,将与之有关的、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知识都联系起来,而形成一个衍射图表。图表中的各条连线上可注上数字,在图表外按数字顺序写明连线两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样就可把染色体及其相关的知识总结在一起。各知识点之间的具体联系
